DeepSeek-R1:性能媲美 OpenAI,完全開源的 AI 模型震撼來襲!

各位 AI 愛好者們,準備好迎接 AI 領域的新革命了嗎?DeepSeek-ai 團隊正式推出全新 AI 模型——DeepSeek-R1,其性能竟然能媲美 OpenAI 的 o1 模型! 更令人振奮的是,DeepSeek-R1 完全開源,任何人都能免費存取、使用、修改,甚至將其用於商業化! 這對於研究人員、開發者,甚至每一位對 AI 技術充滿熱情的用戶而言,無疑是一個重磅好消息。

人工智能計算機科技

1/27/20251 min read

DeepSeek-R1:開源的不僅僅是模型

DeepSeek-R1 的開源不僅僅是發布模型本身,它還包括配套的技術報告。 詳細報告深入解釋了模型的功能與架構,幫助研究者探索其內部機制,進一步改良並實現創新。採用 MIT 許可證的 DeepSeek-R1,同樣支持修改、散布,甚至用於商業應用, 這符合集體智慧共享的精神,為 AI 社群帶來無限的合作可能性。

想像一下,基於 DeepSeek-R1,你可以打造出令人驚嘆的創意應用,從智能客服、自動翻譯,到圖像辨識及自然語言處理,可能性無窮!現在,這樣強大的工具不再是大型科技公司的專利,而是屬於每一位 AI 愛好者的一場技術盛宴。

DeepSeek的成功數據與引領潮流的技術

首先,我們可以從數據看出DeepSeek的崛起速度。DeepSeek在X(原Twitter)平台的粉絲數量,在短短兩個月內,由1萬增至超過10萬,實現了令人震驚的增長速度。相比之下,其他國內外的AI品牌,如阿里的通義千問,目前僅擁有2萬多粉絲——這充分說明了DeepSeek在公共關注度上的顯著提升。

而DeepSeek最讓業界稱道的,是其雙核心功能:**深度思考(Deep Thinking)**與**聯網搜索(Online Search)**的結合,所形成的「深度搜索」模式。這種模式能針對複雜問題,通過聯網獲取最新資訊,再配合AI的推理能力,產生高度精準且洞察力強的分析結果。

這項創新實現方式,讓DeepSeek有別於傳統的對話模型。例如,DeepSeek先運用聯網功能搜索資料,再交由推理模型進行深度思考,最終展現一個與眾不同的整合回答。例如在解答「昨天的重大新聞」這樣的問題時,DeepSeek成功搜尋42個相關資料來源,並用12秒思考過程,篩選出高準確度的新聞內容。其專注於時效性與準確性的思考過程,顯示出AI在資訊處理上的新高度。

DeepSeek-R1與隱藏玩法:拓展AI邊界

DeepSeek-R1模型更帶來了「隱藏用法」,將DeepSeek的能力推至新極限。通過結合「深度思考」與「聯網搜索」,這款模型展現出類似於人腦式的多層次思維。與Kimi探索版類似,DeepSeek-R1能拆解複雜問題,分步完成推理分析,但它的優勢在於先搜索再思考,形成更精準全面的答案。

一位用戶分享了自己的測試經驗。他發現,DeepSeek在分析新聞資訊時,能主動比較多源頭資料,甚至回應是否納入某條信息的可靠性等問題,最終提供具有說服力的結論。相較之下,Kimi探索版功能雖然同樣出色,但卻因每日限次使用等限制,在用戶體驗上受到了一定影響。

此外,目前DeepSeek在APP的功能方面有所局限,手機端「深度思考」與「聯網搜索」仍需二選一,無法同時啟用。但這並未阻礙DeepSeek在PC端功能的全面實現,可見該產品仍有很大的潛力可挖掘。

AI界的拼多多:親民與國際化雙重優勢

DeepSeek致力於提供高性價比的服務。其模型評測在多項指標上達到了開源模型的最高水準(SOTA),甚至在部分測試中超越了Llama 3.1 405B。 同時,DeepSeek官方應用程式完全免費,並將功能範圍從文字解答擴展至創意寫作、編程協助、語言翻譯、文獻解析等多元領域。此外,它還增添了「拍照識文字」這般實用功能,受到用戶的一致好評。

未來,DeepSeek的潛在發展領域不僅在於技術創新,亦包括深入教育等多元場景。例如,引入虛擬現實(VR)與增強現實(AR)的沉浸式學習環境,以結合現代的教育需求。

與Kimi競爭:AI未來進化的趨勢

說到與DeepSeek最具競爭力的對手Kimi,兩者均代表了AI推理模型的領先方向。DeepSeek-R1與Kimi k1.5的比較,直接反映了AI模型進化的四大趨勢,包括更強的推理能力、更高的時效性、更友好的用戶體驗,以及持續的商業化突破。

儘管Kimi在某些功能上具備較大的用戶基礎,但DeepSeek憑藉綜合能力,尤其是免費且高性價比的定位,正穩步拉近甚至超越差距。

ChatGPT vs DeepSeek:誰才是新一代AI大模型的王者?

在AI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,來自不同國家的AI模型正攜手書寫行業新篇章。ChatGPT作為OpenAI旗下的經典大語言模型,迅速贏得了國際聲譽;而中國的DeepSeek則憑藉低成本高效能特點,成為後起之秀,挑戰市場霸主地位。本文將圍繞性能比較、應用實測,並附上多個實際問題,全面探討這兩大模型的競爭優勢與局限性。

性能對比:數學、編程及其他能力的評估
數學與編程能力:DeepSeek表現搶眼

測試數據顯示,DeepSeek在數學和編程任務中展現了卓越的實力,超越包括ChatGPT在內的多數模型。例如,在MATH500、AIME2024及Codeforces的測試中,DeepSeek答題的準確性與速度均領先於ChatGPT。

範例問題:

- 使用任意兩個函數`sin(x)`和`cos(x)`,求證`sin²(x) + cos²(x) = 1`並解釋其原理。

- 撰寫一個Python程式,用於將攝氏溫度轉換為華氏溫度,並實時更新輸入的結果。

基於以上問題,您會發現DeepSeek可以準確解釋數學定律並提供正確程式碼,這對特定專業领域的從業者無疑是個福音。

複雜任務處理方面:性價比助DeepSeek更勝一籌

對於跨學科、多步分析的任務,DeepSeek表現穩定,但偶爾理解能力稍弱於Claude。 不過,DeepSeek的主要優勢在於低30倍的訓練成本,使其成為性價比之王。

範例問題:

- 如需分析多個API的互動關係,你會怎麼設計一份數據流程圖?

- 如何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分析某企業的年度銷售趨勢?

ChatGPT可能在概念探索部分更加靈活;而DeepSeek更適合結構清晰、有數據支持的任務。

上下文記憶與生成速度:ChatGPT稍佔上風

在生成大量文字和保持連貫性方面,ChatGPT具有優勢,其記憶容量高達200萬Token,而DeepSeek僅限於13萬Token。此外,ChatGPT在第一次響應時間及每秒生成Token的能力上均快於DeepSeek。

延伸問題:

- 「設計一段劇情,主角是一位AI研究員,如何用長對話來展示人物的心路歷程?」

- 「撰寫500字文章介紹ChatGPT模型的技術優勢。」

由於ChatGPT對上下文的捕捉能力更加出色,特別適合劇本寫作等長文本回應。

實際應用:多角度測試模型表現
應用1:文章寫作

在測試題目「為什麼AI在香港發展比其他地區落後?」中,DeepSeek的內容更具說服力,引用實際數據與政策進行對比,文章結構精密流暢。

範例問題:

- 「如何撰寫一篇闡述中國與美國AI政策對比的中文文章?」

- 「撰文討論自動駕駛對全球經濟的潛在影響。」

由於DeepSeek的中特化能力突出,選取適當的本地化視角方案將更切實際。

應用2:IQ題目

兩大模型在解答「移動一根火柴使得9+5=2成立」的測試中雙雙失利。 這表明雖然它們具備強大的語言處理能力,但在高創造性問題上仍存在不足。

延伸問題:

- 「列出五道經典的火柴謎題並逐步解答。」

- 「解析愛因斯坦的水管謎題,並提供適合初中生理解的講解。」

這類問題仍較依賴人類的創意思維,對AI模型是個挑戰。

應用3:搜尋與推薦

ChatGPT在全球化搜尋面向上更為全面,能快速提供品牌建議及購買連結;DeepSeek則擅長中國本地平台如淘寶及京東的搜尋任務,更能快速比價。

範例問題:

- 「幫我在淘寶上找到3萬人民幣以內的電動滑板車。」

(DeepSeek會推薦京東中特價的選項,並列出物流時效。)

- 「推薦適合南非地區使用的太陽能充電設備。」

(ChatGPT提供詳細的國際品牌資料和購買流程。)

對AI產業的影響:重新定義市場格局

DeepSeek以開源方式進軍商業市場,大幅降低了模型的訓練成本(僅1%)。這在引領行業進入平民化、低成本、高效化的道路上意義重大,而ChatGPT仍,以其全球領域的應用支配力在高端市場堅守其優勢地位。

DeepSeek-R1 的五大亮點:

1. 性能卓越: 擁有與 OpenAI 的 o1 模型相當的強大效能!

2. 完全開源: 不僅模型本身,連技術報告也全數開源,可任意查看、修改與應用。

3. MIT 許可證: 擁有最大的自由靈活度,支援廣泛商業化及開發合作。

4. 技術報告詳盡: 提供全面的技術解說,幫助用戶快速理解模型機制並進一步改進。

5. 網站與 API 成熟: 可立即解鎖模型功能,直接在 DeepSeek 平台獲得支持。

DeepSeek-R1 的未來

DeepSeek-R1 的開源精神,積極邀請大家參與社群建設。透過貢獻程式碼、分享使用心得以及提出改進建議,你將與世界各地的 AI 愛好者一同,成為推動 DeepSeek-R1 發展的重要力量。**我們期待打造一個開放、多元、充滿活力的 AI 共同體!**我們堅信 DeepSeek-R1 的開源特性將吸引越來越多開發者及學術研究者投入,不斷優化模型的性能與功能,使之在更多領域大放異彩。未來的 DeepSeek-R1,將不僅是一個模型,更會成為驅動 AI 變革的催化劑,助力人工智慧領域迎來嶄新可能。

參考資料:

https://startup.aliyun.com/info/1091789.html
https://www.99aicreator.com/blog/aire-hua-4/chatgpt-vs-deepseek-bi-jiao-shi-ce-115
https://blog.csdn.net/weixin_40774379/article/details/14531413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