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團隊自家研發Smart Power資金流向交易系統
一枝水賣10蚊嘅今日
在繁忙的小巴站旁,有一家小便利店,成為了許多人的生活必需品。這家商店雖然不大,但卻提供了從零食到日常用品的各種商品。一天,當陽光透過大廈的縫隙照射進來時,商店裡發生了一個有趣的場景。
經濟消費可持續發展
12/9/20241 min read


在繁忙的小巴站旁,有一家小便利店,成為了許多人的生活必需品。這家商店雖然不大,但卻提供了從零食到日常用品的各種商品。一天,當陽光透過大廈的縫隙照射進來時,商店裡發生了一個有趣的場景。
在冷藏櫃的玻璃門後,一排排的瓶裝水閃閃發光。在這些瓶子中,有兩瓶格外引人注目,上面標示著「兩瓶17.50元」的優惠價格,對任何需要補充水分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好選擇。隨著時鐘指向下午三點,門鈴響起,Ivy走了進來。她剛剛結束周末的工作,打算去附近的小山行一會。看到水瓶,她立刻走向貨架,眼睛被那鮮豔的藍色標籤吸引。
「正好需要。」她心想,抓起兩瓶水,走向收銀台。在結帳時,她注意到一個小標誌,上面寫著「每次購買都支持當地慈善機構。」這讓她對自己的選擇感到滿意,因為她知道自己的消費還能幫助別人。當她走出商店,帶著水瓶,深吸一口新鮮空氣,心中感受到一種滿足感。行山地方離她不遠,陽光正好,讓她想像著坐在草地上,享受大自然的聲音。她打開一瓶水,清涼的水流進她的喉嚨,讓她精神為之一振。
這個故事體現了現代經濟學中的消費者理論,在以下幾個方面:
1. 需求與選擇
Ivy在便利店中選擇購買水瓶,反映了消費者的需求和選擇過程。根據消費者理論,消費者會根據自己的需求、偏好和預算來做出購買決策。Ivy的選擇顯示了她對清涼飲品的需求及對價格的敏感性。
2. 效用最大化
消費者理論中的一個核心概念是效用最大化。Ivy購買水瓶不僅是為了滿足口渴,還是為了享受生活的質量。她的選擇體現了追求最大效用的行為,即在有限的預算下選擇能帶來最大滿足感的商品。
3. 社會責任感
Ivy在購買水瓶時注意到支持當地慈善機構的標誌,這反映了消費者對社會責任的認同。現代消費者越來越重視企業的社會責任,這影響了他們的購買決策。這也顯示了消費者不僅考慮個人效用,還考慮其消費行為對社會的影響。
4. 價格敏感性
標示的優惠價格(兩瓶17.50元)吸引了Ivy的注意,顯示了價格對消費者選擇的重要性。消費者理論中,價格是影響需求的關鍵因素,Ivy的購買行為證明了她對價格的敏感性。
5. 非物質效用
Ivy行山時享受清涼的感受和自然環境,體現了消費者從消費中獲得的非物質效用。這表明消費者在選擇商品時,除了物質需求外,還考慮了情感和心理滿足。